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作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同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在各地展开,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都存在着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的内容。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大误区。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背景缺乏正确认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实质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片面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减轻学生负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学生负担也不是越轻越好,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
误区之二: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长。产生这一误区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把发展学生特长当成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培养合格的人才是买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应得到良好的发展;发展特长是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它主要是从实际出发,以受教育者的个体潜能为前提进行开发,二者缺一不可。其次,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等。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灵活的课程体系,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单一和呆板的结构,建立系统化、多样化的结构体系,既有学科课程又有活动课程,还要有环境课程,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
误区之三:图形式、装门面,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当作是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学生负担不堪重负。有的学校在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未进入系统、有序阶段,就急于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结果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对素质教育缺乏清醒的认识,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短期行为,因而口头上挂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搞的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要解决这些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思想真正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决定上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发展创新型教育,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