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两者不可分。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观意识的参与。
(2)教学原则的意义
①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关系到教学具体工作的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像,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且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规律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规律的要求。同时启发性原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一般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透彻理解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形成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先要注意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向纵深发展,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很多,较常见的有:问题启发、比喻启发、情境启发、活动启发。
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④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的讨论与争辩。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