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试科目:
语 文: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数 学: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外 语:试题满分150分(听力3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理科综合(物理、化学):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注:各学科无多项选择题;易、中难度、较难题比例约7:2:1
语 文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至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
三、试卷结构及分值
(一)试卷分为语文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其中,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40分,写作50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知识与运用”中考查。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30%,主观题约为70%。题型可有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文言文翻译题、问答题、写作题等。
四、考查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
3.正确使用词语。
4.正确仿写句子。
5.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6.课外名著阅读。
(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能根据情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
2.综合性学习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①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②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能背诵《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7-9年级80篇)”所列的优秀诗文篇目,并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名句,能正确默写、理解其中的重要句子(段)。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4.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课内外结合。
(四)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3.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现代文阅读材料可以取自课外。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并达到以下要求:
1.写作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叙述、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
2.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联想或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提倡有创意地表达并富有文采。
4.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5.写作要力求体现个性或特色。
6.字数不少于600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
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可以半命题的形式)。
英 语
一、命题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英语学科命题应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的要求,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的基本内容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听力30分,笔试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内容、结构及分值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试题应涵盖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以及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等内容。
试题结构及分值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图片。(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第二节:根据对话或独白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满分40分)
第四部分:口语运用(补全对话,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第五部分:语言运用(同义句转换,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第六部分:写(共2节,满分2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数 学
一、考试方式
①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②参加考试的学生带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进入考场。
二、试卷结构
(一)基本结构
试题题型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客观性试题指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直接填写结果。
主观性试题指计算题、证明题、阅读题、画图题以及探索题、开放题等(常统称为解答题)。解答题要有解题的主要过程,关键步骤不能省略。
(二)题型比例
全卷不超过35个小题,每个小题的设问最多3问,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开放性解答题)组成,其中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不超过试卷总分值的40%,开放性解答题的分值可占总分值的5%-10%。
(三)知识内容及分值
数与代数约75分,空间与图形约58分,统计与概率约17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2. 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合理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5.关注“对数学的基本认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系统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二)考试要求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
知识技能要求:
(1)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要求:
(5)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受。
(6)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数学学业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四、具体内容与要求:
(一)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⑤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②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能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③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④掌握消元方法,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⑤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⑥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函数
①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出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会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2)一次函数
①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⑤能根据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性质。
(1)点、线、面。
①了解点、线、面的意义,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②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
(2)角。
①认识角。
②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换算。
③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3)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等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②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④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⑤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⑥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平行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相等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
⑦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⑧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⑨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
⑩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三角形。
①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掌握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⑤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⑥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证明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等于60°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⑦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⑧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⑨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⑩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5)四边形。
①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
②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④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⑤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6)圆。
①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园、弧、弦、圆心角、圆周角),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点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所对弧的关系,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园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③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④了解直线和园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⑤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园的关系。
(7)尺规作图。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③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园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④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做法。
(8)定义、命题、定理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③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性,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④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图形的变化
(1)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②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④认识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图形的旋转。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②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园的中心对称性质。
④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3)图形的平移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战线上)且相等。
②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③运用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①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了解黄金分割。
②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③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④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⑤认了解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⑥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⑦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特殊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⑧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和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图形的投影。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乡投影的概念。
②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③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④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像位置
①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②理解平面直角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③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④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等位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②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④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三)统计与概率
1.抽样与数据分析。
①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②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③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④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⑤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⑥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⑧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⑨)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2.概率。
①能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及事件的概率。
②知道大量重复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1.结合实际情况,经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文科综合
文科综合是指思想品德、历史两学科。
一、命题范围、依据和原则
命题以现行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重灵活性、实践性为原则,难度适中。
二、考试方法
试题满分为150分,闭卷笔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分值
思想品德60分,历史90分。
四、题型及分值(总分150分)
(一)政史单项选择题:70分(35小题,共70分)
其中思想品德,32分;历史,38分。
(二)思想品德:28分(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性学习型题)
(三)历史:52分(列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
五、命题内容及要求
(一)思想品德考试内容及要求
1.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
2.在题型设计及试题的开放性等问题上,突出能力考查,在内容上,突出教育价值,要通过纸笔测验,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情感和道德观点。
3. 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2015年5月1日-2016年4月30日)(约占4分),教科版九年级所学内容(约占56分)。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1)了解悠久的中华文明,考查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考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4)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5)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即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6)懂得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并能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转化为立志成才的自觉行动。考查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振兴中华?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1)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
(2)通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考查“三步走”战略,总体小康的特点(不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帮助学生理解勤劳、智慧与开拓、科技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考查创造财富的途径、基础。
(4)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成果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培养现代人必需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5)帮助学生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义及其实现的条件;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是什么?以及二者的关系。
(6)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7)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到在财富中蕴藏着法与德的交织力量
(8)理解税收的含义、特点,知道税收的作用。
(8)学会如何处理财富问题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1)把握弱势群体的内涵,了解各种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了解其中的同龄人的境遇。考查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群?
(2)正确认识弱势群体,考查平等的内涵和意义。
(3)知道同情、尊重、帮助弱势人群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4)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关注弱势群体,主动帮助弱势群体。重点考查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认识到从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6)理解平等的真谛,了解我国政府为实现平等做出的努力。
(7)知道平等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考察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8)知道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9)了解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正而做出的努力。
(10)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从自身做起,积极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1)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3)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
(4)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5)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认识选举所反映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
(6)对基层民主的内涵和基本形式有基本的了解。
(7)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考查如何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知法守法,自觉用法。
(8)通过走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了解他们行使职权的情况,学习他们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9)学会珍惜自己的权利,养成依法办事的素质。
(10)培养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培养国家观念,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2)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大现实意义。
(3)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4)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5)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6)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考查相应的基本国策。
(7)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及其意义。
(8)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9)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美化环境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查怎么做?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理解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知道维护和平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了解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3)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4)初步了解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
(5)认识到缩小国际间贫富差距的紧迫性和加强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
(6)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7)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
(8)懂得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能尊重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
(9)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能够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10)到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要的地位和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1)理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理。
(12)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勇于担当历史和民族所赋予的责任。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1)全面回顾与反思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2)感受浓烈的亲情、友情与民族之情。
(3)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4)懂得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和高尚的志趣、开创进取的精神,才能培养耐挫的品质。
(5)树立远大的志向,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二)历史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约占30分)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不考古代史部分)(约占60分)的基本内容为考试范围。
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近代化的起步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武昌起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等及其成就。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了解南昌起义,了解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史实。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4)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5)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6)新中国成立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了解《神曲》,识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贡献。
(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3)了解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2.工业革命
(1)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制生产中的作用。
(2)了解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颁布的文件。
(2)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4.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5.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6.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
(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7.科学与思想文化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2)了解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世界现代史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木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识记二战中的转折点。
(3)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了解欧洲联盟。
(2)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理解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4)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科学技术和文化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理科综合
理科综合是指物理、化学两学科的综合
一、命题范围、依据和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注重基础性和物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适中。
二、考试方式
试题满分为150分,纸笔闭卷考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分值
物理90分,化学60分。
四、题型及分值(总分150分)
(一)理化单项选择题:总分60分,(物理:36分,化学:24分)
(30个小题,每小题2分)
(二)物理题:54分
1.阅读填充题20分(20个空格,每空1分)
2.探究与解答34分(问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三)化学题:36分
1.阅读填充题14分(14个空格,每空1分)
2.探究与解答22分(问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注意:本次不涉及理化知识综合应用题。
五、命题内容
(一)物 理
考试内容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应考察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考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察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观念以及科学精神体现等。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
重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命题将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结合与物理学相关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等进行命题。在一个物理问题中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中某一要素或者若干要素。主要考察《标准》要求和课本中的实验探究。
第二部分:物质
包括: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运动和相互作用
包括: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第四部分:能量
包括:理解能量、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机械能,内能,电磁能等的转化和转移。了解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命题比例:力学30%,电学40%,热学15%,其它15%。
(二)化 学
考试内容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应考察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考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的能力。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
包括: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5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要素21目标),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7点),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8个)。化学实验设计、操作、分析总结、实验报告书写能力;考察重点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命题将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结合与化学相关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等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一个化学问题中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中某一要素或者若干要素。这次主要考察《标准》要求和课本中的实验探究。
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第三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包括: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四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包括: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
包括: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见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命题比例:身边的化学物质约4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3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