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朋友不善测度及评价,在危机之中常常错择庇护之所,被人出卖甚至落井下石。用逆境、官位、利益这三个试金石测度朋友之心,鲜有不准的例子。当然这个办法代价高、耗时长,更兼有被动的缺憾。
靠调明世请来主动推断人心,付出现实代价不大,却是一般则又难驾驭的技术。这种方法有着捕风捉影之嫌,依每人情况不同,常会发生误差。
用压力推断人心独树一帜。它靠正面的狂轰滥炸,摧毁对方心理防线,属于正面进攻型。减消压力,使其放松警惕也有可能让他原形毕露。此种办法适用于强大的操纵者。
逆向推测,反触其意是很巧妙的背后进攻术,然后须选准对象,力进臆断的不良后果,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版”。
张扬的敌手未必险恶,难对付的是外表柔弱的奸邪之徒,因为他容易让我们因疏忽而迁暗算。虽然柔弱之人未必心照,但对他们更应多多防范。
1.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而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的人当中,有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而像下面(伊索寓言)中的鹿一样的人却比比皆是:
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洋洋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自思量,出来一头狮子追他。它转身逃跑,把狮子拉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败坏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同样,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叛逆。须知道,世上之人有很多人心口不一,表里不同,要看出来是很难的。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凡来往多的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让不存等等,这时,你倒霉自不消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过从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文革”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的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现实中“只共苦不同甘”的人可谓心黑!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见?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旧子久了,共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体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激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2.柔弱之人未必君子
东晋大将军王敦去世后,他的兄长王含一时感到没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儿子王应在一分劝说他父亲去投奔王彬,王含训斥道:“大将军生前与王彬有什么交往?你小子以为到他那儿有什么好处?”王应不服气地答道:“这正是孩儿劝父亲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是在强手如林时打出一块天地的,他能不趋炎附势,这就不是一般人的见识所能做到的。现在看到我们衰亡下去,一定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而荆州的王好一向保守,他怎么会破格开恩收回我们呢?”王含不听,于是径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将王含父子沉没于江中。而王彬当初听说王应及其父要来,悄悄地准备好了船只在江边等候,但没有等到,后来听说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后惨遭厄运,深深地感到遗憾。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会依附于强者;能抑制强者的人,必然会扶助弱者,作为背叛王敦父辈的王应,本来算不上是个好侄儿,但他的一番话说明他是深诸世情的,在这点上,他要比“老妇人”强得多(王敦每每称呼他兄长王含为“老妇人”)。
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很可能能救弱者于危难之间。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寻找保护的一个护身符,柔若被正者利用,则正者更正,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为人宽怀,不露锋芒,忍人所不能忍。
柔还有可能被好者、邪者所利用,这就很可能是天下之大不幸。他们往往欺下罔上,无恶不作;在强者面前奴颜卑膝,阿谀奉承,在弱者面前却盛气凌人,横行霸道,他们以柔来掩盖真实的丑恶嘴脸,让人看不到他的阴险毒辣,然后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这才是最可怕的。宦官石显虽不能位列三卿,但也充分利用皇帝对他的宠信而日益骄奢横逸,滥施淫威。在皇帝面前他却显出一副柔弱受气的小媳妇神态,不露一点锋芒,以博得皇帝的同情和信赖,藉此却又更加胡作非为。严嵩是一代好相,可谓赫赫有名,恐怕要永留大名于青史了,他好也是好得很有水平,把个皇帝玩得团团转。好贼在皇帝面前往往是以忠臣的面孔出现的,总是显得比谁都忠于皇上忠于天朝;而在皇帝背后却欺凌百姓,玩弄权术,恶名昭着。正是这种人才善于委手腕,以他的所谓柔来战胜他的敌人,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往往长于不动声色,老谋深算,满肚子鬼胎,敌手往往来不及防备便遭暗算。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毕恭毕敬的模样,一般而言,这样的人与人交际应对,大都低声下气,并且,始终运用赞美的语气。因此,初识之际,对方往往感觉不好意思;但是,交往日久,就会察觉这种人随时阿谀的态度,而致厌恶。
观察了解,这种类型的人的幼年期,多数受到双亲严厉且不当的管教,而致心理扭曲。总是怀抱不安与罪恶感,心中有所欲求时,就受到内在自我的苛责。久而之久,这些积压的情绪经过自律转化,就现形于表面。这样的表象,是他们所自知的,却是难以修正的,因为借着毕恭毕敬的态度,他们才能平衡内在的不安与罪恶感,并且压抑益深,态度益甚。也就是说,他们外表的恭敬,并非内在的反映。
这种人常常过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语,常是敌意、轻视、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双方关系好时是用不着过多恭敬语的。比如:贵府的千金真可爱!你丈夫又那么健康,实在令人羡慕…。。噗似口头的礼貌,并不表示对你的尊这,而是表示一种戒心、敌意或不信任。
公允地说,毕恭毕敬的柔弱者,大多并非是什么恶人邪徒。之所以强调对他们的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表像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之时,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
有一头鹿瞎了一只眼。这鹿走到海边,在那里吃草。他用好眼对着陆地,防备猎人袭击,用瞎眼对着大海,以为那边不会有什么危险。有人坐船从旁边经过,看见这头鹿,一箭就射中了他。鹿倒下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真倒霉,我原以为陆地危险,严加防范,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沉重的灾难。”
由此可见,当我们与外表平柔之人打交道时,应该力戒松懈,小心测试他内心的意图,而绝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此类人就可以不负重托,不行好邪。有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外表毕恭毕敬的人更应如此。
3.“观人于微而知其着”
魏文候手下有员将领叫乐羊。有一次乐羊领兵去攻打中山国。这时,恰恰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就把他儿子给煮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人肉场。乐羊悲愤已极但并不气馁,毫不动摇,他竟然坐在帐幕下喝干了一杯用儿子的肉煮成的汤。
魏文候知道后,对堵师赞夸奖说:“乐羊为了我,吃下他亲生儿子的肉,可见,他对我是何等的忠诚啊?”堵师赞回答说:一个人连儿子的肉都敢吃,那末,这世上还有谁他不敢吃呢?“
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归来时,魏文候奖赏了他的功劳。但是,从这开始,总是时时怀疑他对自己的忠心。
魏文候这样做不无道理,乐羊的自制力过于吓人,非老谋深算之人不能为之。堵师赞的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可以以小见大,有着惊人的内在一致性。
日本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永禄时期,力量最雄厚的是北条氏康,他称霸于关东地方。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政一起吃饭,可以想象战时的饭食是很简单的,只有米饭汤。然而,氏政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碗汤。此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政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泡一碗汤看来,至少可以认为氏政是个没有多少远见的人。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不幸变成了事实。三十年后,氏政终于因为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围困,同弟弟氏照悲惨地战死了。称雄一时的北条氏从此日趋灭亡。
依据此“行为内在一致性”原理,可产生以下办法鉴定某些言行的真正内涵:
①你可以发现,论断他人的人,往往有狡诈的心机,而改革势,往往是需要人帮助的人。就因为这样,他们才想让世界改观。当邪恶压迫着一个人,对他来说,处理他人的过错,是较轻而易举的。就因为这样,那些说你活该的人,他的咒骂,等于是允许邪恶在他自身的存在。当一个阿拉伯妓女改过自新了一夜,她要求警察逮捕所有的妓女。这种女人的心愈是狠毒,她就愈易于资准她的同伴。
恶感由记忆而生。一个在孩童时摧残过童贞女的人,害怕自己的女儿将成为强奸的受害者。一个年轻时犯有手淫毛病的人,害怕自己的儿子步其后尘。责难显示着音时的罪恶。这种人懂得你的职责义务,并很快地就能说出来。高贵的人,在“洞察事实”这种可怕的责任前,总是默默的。
②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从一个人的言谈,就足以知悉他的心意与情绪,但是,若对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这种人往往将意识里的冲动与欲望,以及所处环境的刺激,修饰伪装后,以反向语表现出来,令人摸不清实情。
例如,偶遇个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投出社交辞令客套邀约:“哎呀,哪天到舍下坐坐嘛!”其实心里的本意可能是:“糟糕,又遇上了,赶紧开档为妙!”这种与本意相
反的行为,往往造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为求自我安慰,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因循成习。
③爱发牢骚是一种不能言传的骄傲和自大,不满意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牢骚。发牢骚者大多自视清高,当现实中无法保持他们这种优越地位时,就借发牢骚来宣泄。
④恶意责备的人多半是想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和自尊心。他们常爱抓住别人的毛病小题大作,横加指责,这种人对他人尖酸刻薄,自尊心较强。具有支配他人的愿望。
⑤说话好诉诸传统的人大多思想保守。
这种人不管什么新事物一出现,都好用传统的东西作为评价标准。这类人多数是经验主义者,其思想保守、僵化,也表明了其顽固不化的心理。
⑤说话好看风使舵的人大多无原则性。
在生活中,许多人说话时是以听话对象为转移的。他们自己没有一定的主见,完全是“看人下菜”。契柯夫称这种人为“变色龙”,他通过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络夫活画出了这种人看风使舱的嘴脸。这种人真理没个准儿,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朝令夕改,食言而肥。
①说话暖味的大多数喜欢迎合他人。这种人说同一句话既可作这样解释,又可作那样解释,含糊其辞,这种人处世圆滑,从不肯吃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如何利用别人。
③经常对他人评头品足,论长道短,说明他嫉妒心重,心胸狭窄,人缘不好,心中孤独。如果他对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类的小问题耿耿于怀,说明他在自尊心上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领导的过失或无能为话题,则表明他自己有想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愿望。
②有人在说话时权力避开某个话题,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有隐衷,或者在这方面有强烈的欲望。比如当一个人的心中对金钱、权力或某异性怀有强烈的欲望时,很怕被别人识破,于是就故意避开这个话题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
③与你活家常多半是对方看不出你的真意。交谈时,对方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活,这表示他想了解你的实力,侦知你的本意,试探你的态度,然后好转入正题。这种人是很有心机的谈话对手,值得好好对付。
我们将以上的方法称为“捕风捉影术”,缘起于这种“见风就是两”的做法存在一些误差。能够减少误差,捉到准确的影子并非文字描述那么简单。多对周围之人的言行进行观察,对其内心进行剖析,方能成为真正的测黑专家,少些捕风捉影的错误,达到“观人于微而知其着”的境界。
4.“逆向思维”观人术
狐狸躲避猎人,看见一个代木人便请求把他藏起来。伐木人叫狐狸到他的茅屋里去躲着。过了不久,猎人赶到了,问伐木人看见狐狸没有。伐木人一面嘴里说没看见,一面打手势,暗示狐狸藏在什么地方。但是,猎人没有注意到他的手势,却相信了他的话。狐狸见猎人走了,便从茅屋里出来,不打招呼就要走。伐木人责备狐狸,说他保全了性命,却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说:“假如你的手势和你的语言是一致的,我就该感谢你了。”
这只狐狸面对一个人做的好事,并未受到表面的迷惑。对于口里说要行好事,实际上要做坏事的人,有一种很好的识别方法:观其表面之意而作反解,可即刻识破其虚假勾当。逆向思维的角度,能让我们从一个笼罩着光环的好人好事的反面去发现从正面很难看见的背影,从而避免轻信所带来的失误。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好端端的女子没能找到一个好丈夫,结果,她的一生永远抹上了一层愁绪。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女子说:“我不在乎他是干什么的,只要他对我好!”这里面确有一些苍凉的味道,同时,也足以证明她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好丈夫。可是,如何透过婚前男性的美丽光环,看清其本来面目,的确是值得每位待嫁姑娘注意的。
①越是有礼貌言谈中肯的男人,也许婚后越会计较芝麻小事。
最简单的道理,又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是,我们往往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就说有礼貌言谈中肯的男人吧,一般姑娘以及姑娘家中大人都把这一点看到眼里,喜在心上,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男人知书达理,今后生活也是靠得住的。这样的推断,从一个角度看是对的,换一个角度呢?他们的优点又恰好成了他们的缺点,因为这类男人,他们不仅情感细腻,而且对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样东西有时候也是细腻的。比方说,他们会要你穿这件衣服,而不穿那件;他们会对你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深深记在心中,或加以分析;他们会因你去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场舞会而独自生闷气,或干脆暴跳如雷;他们会因叫你买蓝色窗帘而你偏偏按自己的审美观点买了绿色的,于是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几乎都要插手干涉,和这样的男性生活在一起,显然会经常产生矛盾,发生口角。在离婚卷宗里,不少是因为女方无法忍受丈夫细腻到近乎刻薄而导致离婚的。
②对自己修饰过分讲究的男人可能有自私的动机和忽略女性的倾向。
有些男人受过分地打扮自己,纯属一种自恋,也许是因为他们太爱自己了,所以,就顾不上受别人,甚至是自己的爱妻。有位十分有风韵的中年女子对我讲,她的丈夫很有风度,既会买衣服,又会搭配着穿,可是,他对她和孩子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她的丈夫我认识,有次我半开玩笑地问:“你妻子又漂亮又温存,你爱她吗?”他微微一笑,说:“我爱我自己都爱不及呢!”我不怀疑他说的是真话,因为平对我注意到,大家在一块兴趣盎然地谈老婆、谈孩子、谈家庭,他在一旁却神情淡然。这种男性,大约不单是为了想吸引女性,可能也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表现把。
③过分体贴异性的男人,说不定婚后容易变得专横霸道。
在这一点上,时间很重要。在你来成他妻子之前和你已经成了他妻子之后,时间把他割成两个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种男性是骗子,但是,他们对你的殷勤、百依百顺,又确实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本能的手段。那么,在婚后,他的态度也许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改变,直到从前的温柔体贴全部烟消云散,剩下的,或者说能取代的,就只有“大男子主义”和身体力量的再现以及态度上的专横跋扈了。
什么样的动机,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必然的。
④喜欢夸耀自己的男人,往往个性偏向歇斯底里且虚荣心强。
有不少男青年在恋爱对象面前不甘寂寞,喜欢神彩飞扬地夸大自己:是某某重点大学毕业的啦,在某某机关坐办公室,月薪近3000元,单位人如何评价他有才能、机智啦……一切都被拔高拉长了,而这种光环又最容易令姑娘心旷神怡,倍感自豪。其实,越是这一流的男性,就越有可能是一个三流的可怜公民,他们的虚荣心极强,自私又任性,情绪上极不稳定。这种个性在心理学上称为歇斯底里性格。此类型的男人由于内心是自卑的,是虚脱的,因而也就是无力的,但他们要装攻门面,这样就会不断地去用言行欺骗自己,欺骗别人,那又怎能去关心、体贴别人呢。
⑤犯错误时解释很多的男人婚后夫妻之间容易吵架。
当我们的恋人在约会时间晚到半个小时或一刻钟时,他反反复复地解释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才迟到的,这样人就是没有能力认识错误、承认错误。一般人犯错误时,多半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立刻向对方认错赔礼,另一种则是先做一番自我解释。前者是个性率直而且比较体谅别人的人,而后者则比较自私,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来行动。后者很怕遭到他人的批评,因此,不愿轻易认错。相反,把责任全部往对方身上推。试想,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怎么可能理解妻子?再说,家庭生活没有矛盾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能的。可是,丈夫永远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是,永远怪罪妻子,永远是妻子的错,如此个性缺陷,又怎能使家庭和平安宁?
如果说“增减压力”这种正面进攻洞察人心的方法容易引发对抗,并且比较费力,那么从反面下手的办法则有不知不觉与不费吹灰之力的优点。它本身的缺点竟正是它的优点:用这种方法的人往往会陷进“凡事都往坏处想”的泥坑,被人贬斥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