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前提条件。目标是我们意欲获取怎样的结果、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在情绪上致力于什么的心理表征。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目标对于考研尤其重要,当确立了这个目标的时候,一切想法行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
不过,在确立目标之前一定要三思。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考研。很多考生从开始准备考研,直到进了考场,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大学毕业面临很多出路,找工作、考研、出国、经商、创业等等,然而一些考生或受到家长的指引、或受到就业形势的压迫、或受到其他同学的鼓动,毅然却又茫然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在此,我们建议考生在报名之前一定要权衡考研的利弊,结合自己志向、兴趣、基础、能力,以及专业前景、地域、行业等情况综合考虑,制订符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一旦确定了自己要考研,就全身心地投入。
决定考研之后,要确定自己所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这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笔者想提醒考生,热门学校、热门专业并不一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考生选择跨学科、跨专业报考,有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为了未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你对这个专业到底了解多少?自己适不适合从事这个专业的研究?这个专业未来的出路有哪些?不能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一味听从媒体和身边的人说某个专业出路好、工作好找就报考哪个专业,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确定了报考专业之后,就该选择学校了。这个时候考生更容易头脑发热。有的考生为了实现高考时没有实现的理想,有的考生为了提升学历的“含金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热门的学校。于是就出现某些学校某些专业的复试录取比例达到30:1,而同一专业的其他地域的某些学校,连招生名额都没有满。事实上,院校招生有以下一些特点:1.地域差异明显,其中北京的高校为热门,西南地区相对冷门;2.名牌大学与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之间差异明显,有的复试录取比例的差别达到10倍以上。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我们还应认识到:名牌大学与重点大学之间的复试录取分数线相差并不悬殊,往往在30分以内;不同地域的学校毕业后的出路没有明显的差异,北京高校的研究生不一定就比其他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吃香。因此建议考生在报名之前,冷静地分析各个学校的差异、就业形势、过去几年的分数线和录取比例,选择一个相对稳妥而又颇具竞争力的目标,自己的考研之路就会变得更平坦。
要想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就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考研生涯规划”,我们称之为“5W1H”法。
What?你想要什么?这是一个目标确立的问题。明确的目标是考研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Why?为什么要考研?这是明确考研动机的问题。
Where?你想考到哪里?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确定自己想要考取的学校和专业。
When?你想什么时候考?有的同学是希望大学一毕业就读研究生,而有的同学想先工作再考研,这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Who?有没有同学和你一起考研?身边有没有熟人曾经参加过考研?向曾经参加过考研的人询问一些经验,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少走许多弯路。如果能与许多考研的同学一起学习,大家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心理上也可以相互鼓励和支持。
How?你想如何准备考研?这个问题是关键的,需要我们制定复习计划,要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时间、对专业的熟悉程度等多方面来考虑,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多渠道获取正确信息
在我们对事情不太了解、获取的信息不够多或不准确的时候,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毫无疑问,考研过程中各种信息对每一个考生来说都很重要,对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备考的难易和录取机会。考生需要综合各种渠道的信息,才能对形势有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
收集信息时,我们还需要考察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因此如何准确、全面、及时地收集信息,收集何种信息,就成了报考前的头等大事。总体来看,我们可以有以下渠道收集考研相关信息:
第一,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特别是网络,在传播公开的信息方面非常快捷,更有专门的网站将有关信息进行分类,查找起来非常方便。但一定要注意辨明信息的真伪,查找可靠的信源。
第二,招生单位。由于招生单位是专业考试的命题者和终的录取者,其信息无疑是权威的。考生可以通过学校研招办、报考院系及相关老师来获取资料。
第三,人际关系网。如果能找到刚考取该专业研究生的师兄师姐咨询当然是好的,不管是熟人,还是通过别人引荐的,甚至是素不相识的。
第四,权威的辅导班或一些考研服务专业组织,支付一定的费用便可直接获得所需信息。
第五,也可以通过在高校网站BBS上留言,采取有偿求购的方式来获取某些难以获得的考研资料,如专业课笔记等。
当然,收集信息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无法代替掌握知识本身,因此在考研过程中,考生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获得所需信息就应立刻投入到学习中去。
3.树立自信
考研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往往是由于缺乏自信造成的,如果自信心不足,考生就很难对自己和环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很难在考研的备考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以下是考前常见的八大担忧:
①考不好,前途就完了。
②别人肯定比我强。
③如果考不好多丢人啊。
④考不好怎么向父母交待。
⑤这次考试的题目可能很难,我不一定能做好。
⑥临考前吃不香、睡不踏实,身体能顶住吗?
⑦我讨厌考试,考试让我心神不定,紧张死了。
⑧如果不考试,该多好啊!
每个人的内心还会有不同的担忧,但是有一个克服这些担忧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担忧逐条写下来,然后逐条写出否定的理由,这样可以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同时达到了树立自信的效果。反复的担忧和焦虑是无益的,考生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给自己信心。当然,我们在作出每一个决定之前,都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现状做出选择,这样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才能信心十足。
名词解释:从众效应
美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另外一个人看到了,也跟着跑,结果整条街的人都跟着自己前面的人跑,场面相当壮观,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原来除了第一个跑步的人,其他人并不知道自己奔跑的真正理由,仅仅因为第一个人的奔跑就带动了其他人的跟进。这样,满大街奔跑的人都成了别人眼里的疯子。心理学上著名的“阿希实验”显示,约有15%的被试者平均作了总数3/4次的从众行为;所有被试者平均作了总数1/3次的从众行为。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