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乎个人命运,我国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指的就是亿万国人期盼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更关乎国家繁荣昌盛,承载着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长远发展的基石。
然而,现阶段却发现教育公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区域、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成本高等问题丛生,招生政策的不合理甚至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采取切实措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改革资源配置模式。当前,我国城乡、区域、阶层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突出,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难,上好学更难。解决这些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教育资源向远郊地区、普通中小学和民办中小学倾斜,对不同需求的个人和群体投入不同的教育资源。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政府合作办学,妥善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在城乡间调配教师资源,为农村学校的优秀师资提供与城市同等的待遇,并对教学成果给予激励,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正配置。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制定科学政策。名校点“招”变点“钞”成为当下热议话题,这一现象加剧了乱收费现象,导致腐败滋生,使受教育的机会更加不平等。为此,还要完善公正的教育制度,通过完善的法律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强化对招生特权的约束与惩处。针对“特殊类型招生”腐败重灾区,加大教育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执法监察力度。同时,打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格局,对中小学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政府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另外,完善扶贫助学机制,确保困难家庭子女就学。为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农村校舍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措施,矫正此前农村教育投资严重短缺、城乡教育差距严重等问题,保障贫困家庭的子女享有教育的机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只有教育公平的基石打牢了,才能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书写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