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类析异法。
有些字的字形十分相像,像是孪生姐妹,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几笔的长短曲直略有不同,如果把这些字集中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笔画的特点,是可以帮助记忆的。例如:“戍”“戌”“戊”,笔画特点是中间一笔有不同,可以概括为“点戍”,横戌”,“戊中空”。再如“己”“已”“巳”,笔画的特点是左边这竖笔的长短上有不同,可以概括为“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
(二)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扑溯迷离”,“溯”读sù,“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贪脏枉法”,“脏”读zàng,“赃”读zāng,此处应为“赃”;“气慨”,“慨”读kǎi,“概”读kài,此处应为“概”。
(三)形旁辨析法。
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的形声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可避免用错字。例如:近年高考中考题中,“国藉”应为“国籍”,“藉”从“草”,“垫、借”的意思,而“籍”从“竹”,“书籍、籍贯”的意思,应为“籍”。“幅射”应为“辐射”才对,“辐”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或传播”,而“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与词义不合。
(四)据义定形法。
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如:“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责无旁代”,成语意思是“责任不能往别处推,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把责任承担起来”;“代”是代替,应为“贷”(推卸)。
(五)来源推形法。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近年高考中的词语:默守成规、世外桃园等。“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六)语境推字法。
对于给定语境辨析错别字的,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的限定、选择功能来判断。例如中考题“……常言道‘勤奋是成功之母’,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没有春天里的劳作,那能换来金秋的硕果累累?”“颠簸”的意思是上下震荡。“颠扑不破”是个成语,意思是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永远不会被****。从句意上看应为“颠扑不破”“那”是指是代词;“哪”是疑问代词,包括有疑而问(询问)和无疑而问(反问)。从语境上分析,这是一个反问句,应为“哪”字。
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方法还很多,只要平时注意词汇的积累,读书时体会每个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勤查字典和辞典、透彻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这样,在使用汉字时,肯定就不易出现错别字了。
初三生错别字练习精粹:
一、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在后面的横线上。(65分)
1.愁怅()2.鬼计()3.勇跃()4.加奖()
5.防犯()6.技俩()7.装定()8.必竟()
9.缀学()10.幅射()11.弥慢()12.汇萃()
13.园满()14.布署()15.糟塌()16.枯躁()
17.诅丧()18.秘决()19.消遥()20.座标()
21.刻簿()22.演译()23.膨涨()24.姿式()
25.穿流不息()26.汗流夹背()27.发人深醒()
28.侧隐之心()29.谈笑风声()30.张慌失措()
31.破斧沉舟()32.英雄倍出()33.山青水秀()
34.循私枉法()35.中流抵柱()36.天崖海角()
37.不加思索()38.变换莫测()39.轰堂大笑()
40.貌和神离()41.穿流不息()42.哀声叹气()
43.苦心孤旨()44.手屈一指()45.丰功伟迹()
46.惹事生非()47.旁证博引()48.明察秋豪()
49.迫不急待()50.不记其数()51.莫不关心()
52.直接了当()53.默守成规()54.金榜提名()
55.别出新裁()56.歪风斜气()57.生灵涂叹()
58.一口同声()59.甘败下风()60.不可思义()
61.出奇致胜()62.以身作责()63.轻歌慢舞()
64.涛天罪行()65.怨天由人()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