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年轻的中国带来了重重考验,“衣帛食肉“已不是普世的追求,物质生活给予充分保障的同时,社会对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漠视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广场舞“便成为这一隐性矛盾的标志性符号。而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体制机制建设的滞后,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多方协调为”广场舞“建章立制。
首当其冲,要把听取民意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民意不畅只会激化矛盾,”高空水弹”、“居民泼粪“乃至”藏獒加猎枪“等新闻不断见诸媒体,正是由于民声民意没有及时得到政府的关切与干涉所致,阿什法则告诉我们,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此,广场舞欲建章立制,应当通过
网络电视媒体、听证会、社区调研、专家论证等多种形式全面、精准的把握民意,使得相关制度建设工作真正做到”上顺政意、下和民心。“
同时,体制机制建设应同步推进。缺乏操作制度的引导和限制固然是广场舞迟迟不能规范化的重要原因,更需重视的是作为一项群体性的健身活动,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组织管理,广场舞的组织自发性,就决定了其行为模式的利己趋向,声音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近,时间越来越久,已经对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各项制度建设的同时,完善体制建设,设立专门组织机构,赋予行政职权,加强人员配备,才能对广场舞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
尤为重要的是坚持疏导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广场舞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反映出来之后,个别地区采取了激进的政策予以管理限制,然而,“暴走“等新的健身方式又浮出水面,对公共生活秩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可见,真正的矛盾点,在于中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引导与满足,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曾经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在管理的基础上,制度建设,要把握疏导方向,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学校、单位、体育场馆等满足其场地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社区、文化部门等多方协调,丰富中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除广场舞之外,琴棋书画、花鸟鱼虫,都可以作为晚年业余生活中的尚佳选择。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应对广场舞引发的诸多问题,制度建设能够发挥其预见性、规范性和引导性作用,在见于端倪之时便将其迎刃而解,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