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属选拔性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因此,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法设计题等。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高中教材知识块,突出大学本科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确定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国的原始社会
2.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6.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
7.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8.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9.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10.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12.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13.元朝的大一统
14.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15.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5.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
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渐高涨
7.辛亥革命
8.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
(三)中国现当代史
上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学衡》派的主张;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白话文运动。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直皖战争爆发 皖系的衰败
5.第一次直奉战争
6.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
7.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8.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9.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
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1.国民革命的兴起
12.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13.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
14.北伐战争
15.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
16.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
17.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和军阀统治下的少数民族
18.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
19.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20.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2.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第三党;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乡村建设派;中国托派。
23.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4.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 国民党强化统治的努力
25.三十年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
2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2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北上抗日
28.华北事变和中国政局的变化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
30.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1.三十年代中前期的思想文化
32.三十年代中前期的少数民族
3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34.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35.敌后游击战场的形成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36.民众抗战运动
37.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形成
38.相持阶段的政治军事
39.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
4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形势
41.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的措施
42.大后方的政治经济
43.抗战时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
44.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
45.国共两党谋划战后的建国方略
46.抗日战争的胜利
47.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48.各种政治派别维护和平的努力
49.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被阻止
50.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51.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52.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作战
53.中国共产党筹划在全国的胜利
54.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走向崩溃
55.内战时期的文化
56.民国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57.国民党的军事主力被歼
5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中国现当代史
下编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
4.“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世界古代史
1.原始社会
2.古代埃及
3.古代西亚诸国
4.古代印度
5.古代希腊
6.古代罗马
7.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8.拜占庭帝国与东欧封建国家
9.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10.朝鲜、日本和南亚主要封建国家
11.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五)世界近代史
1.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2.封建专制时期的英、法和尼德兰革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北美独立战争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6.拿破仑帝国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
7.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8.1848年欧洲革命
9.英国工业革命
1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1.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
12.俄国农奴制改革
13.美国内战
14.日本明治维新
15.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16.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17.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六)世界现当代史
1.20世纪初的世界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4.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5.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6.20—30年代的苏联
7.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8.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9.走向大战
10.第二次世界大战
11.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2.战后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13.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14.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15.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16.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17.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18.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19.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20.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革命和发展变化
21.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22.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
教法技能(历史教学)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及本课程采取的模块式组织形态。具体如下图:
必修
历史1 | 历史2 | 历史3 |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5.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主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6.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7.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中学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因素;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8.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新理念、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方法;
9.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1)分析、处理教材技能;
(2)编制教学目标技能;
(3)编制教案技能;
(4)导入技能;
(5)讲授技能;
(6)提问技能;
(7)刺激变化技能;
(8)板书技能;
(9)课堂小结技能;
(10)教学管理技能。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考生应具备对基本史实(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范围和演进过程、重要典章制度的内容)及相关概念的识记能力。
2.具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对历史重大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理解的能力。
3.具有对历史事实与规律的论述及表达能力。
教法技能(历史教学)
1.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备在中学(高中)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学以及思想工作的能力。
2.熟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内容,明确其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 中国的姓氏起源种类很多,如“李”姓,原为“理”,源于皋陶任尧时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依之为姓氏。推测“西门”一姓来源于祖先的
A.封国 B.居住地 C.爵号 D.部族
2.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体现人文关怀的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3.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各项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5.有史料记载,隋时大建粮仓,“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粟帛储藏之多,前所未有。这说明隋朝
A.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B.政府各级官员清正廉洁
C.隋文帝注重节约,积累财富 D.社会经济曾得到迅速发展
6.唐朝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为此,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神农草本经》 D.《千金方》
7.《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8.诗人王建在《凉州词》中写道:“洛阳家家学胡乐。”刘肃则在《大唐新语》一书中指出,在贞观时长安已经是“胡着汉帽,汉着胡帽”。这些文献资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隋唐文化遥遥领先,光照四邻 B.胡汉已经融合为一家
C.唐王朝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D.唐朝社会生活、服饰的变化
9.“史诗同源”,共同描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画卷。下列能够再现西部地区历史情景的诗句是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0.元朝时我国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形成。清代称维吾尔族为“缠回”、东乡族为“东乡回”、撒拉族为“撒拉回”,并将以维吾尔族为首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各部落统称为回部。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定,这些民族的共同特征应是
A.都信仰伊斯兰教 B.因居住在回族地区而得名
C.“回”是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D.都起源于元朝时期的回族
11.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在这里的“某地区”所指应该是
职业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2.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问题的是
A.造纸术——推动欧洲文明进程 B.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源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1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
14.“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今安在?”魏源的这一诗句旨在说明
A.鸦片战争前中国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
B.外国商人经葱岭可以到达大清国
C.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通商已经有两百年之久
D.中西通商两百年以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5.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16.1874年,某官员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 若在因循泄沓,而不亟求整顿,—旦变生,更形棘手。”为此他主张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D.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
17.从内容来看,《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中国割去领土面积更大 B.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C.索取赔款数额不断增大 D.允许日本开办工厂
18.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方向。其核心内容
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国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C.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国民有言论结社自由
19.标语口号,往往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内涵。请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流行于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观察下表,找出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1913年 | 厂家数 | 开工纱锭数 | 布机数 |
外商企业 | 16家 | 338 960锭 | 1 986台 |
华商企业 | 25家 | 484 192锭 | 2016台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21.“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已转入低潮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2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注意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说明他已经在关注
A.革命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B.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C.从农业回到工业国的转变问题 D.夺取全国革命的策略问题
2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
A.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
C.反对市场机制 D.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
24.1965年我国已经全部实现石油自给。但从1993年起我国再次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该现象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增长过快,能源消耗大 B.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C.石油工业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需要 D.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
25.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台湾与大陆合作是双赢,说明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可行性
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既符合祖国大陆的利益,也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
C.台湾当局鼓励台湾民众到大陆投资
D.台湾当局推行改革势在必行
26.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造者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27.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28.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29.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30.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31.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时,提出宗教改革的中心问题是
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32.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直接原因是
A.法国财政破产,举债无门 B.法国社会矛盾正在迅速激化
C.第三等级的强烈要求 D.法国面临外国入侵的威胁
33.从对世界历史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它们都
A.开辟了殖民掠夺道路 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34.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 C.墨子 D.莎士比亚
35.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美国和法国相比所面临的困难是
A.中小企业多且经营分散 B.没有完成国内市场的统一
C.战争不断,政局混乱 D.资源贫乏,市场狭窄
3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成立宣言》
37.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日益富有,无产阶级却日益贫困。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开始于
A.殖民扩张的推行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业革命的拓展 D.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38.19世纪早期和中期,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社会动荡不安 B.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发达 D.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39.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战胜国有
A.英国、美国 B.中国、美国 C.法国、美国 D.意大利、美国
40.20世纪30年代苏联个人崇拜之风盛行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B.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C.政治经济体制过于集中 D.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41.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的目的是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日本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
C.打击英国的海上霸权 D.开辟通往欧洲的道路
42.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进行社会改革 B.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C.积极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43.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44.1989年,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现象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45.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相同的作用
C.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 D.处于不同受益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5分)
4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对西域都护统辖之下的各小国的国王虽然加封,并佩汉印绶,但并没有规定严格的世袭程序,官职的封赐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唐朝对民族上层的册封,实际上有册有封,具有不同的内涵。册,大多指册命周边汗国的国王或可汗;封,主要是封赐或封授少数民族酋长以官爵。如果同时既赐官爵,又承认或命之为可汗,可合称为册封。
材料二: 对西南民族地区,清初对原来的众多土司实行招抚政策,并“修其教不易其俗”。对蒙古族实行盟旗制,并允许世袭制的存在;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但却作了许多限制,如严格世袭、铨叙、考核的规定,后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在维吾尔地区实行伯克制,同时废除世袭制,使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所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少;在西藏地区则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清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最重要的立法是关于蒙古地区的立法,嘉庆十六年(18ll年)《理藩院则例》的制定是清朝关于蒙古立法定型化的标志,从《盛京将军则例》到《蒙古律书》《蒙古例》《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陈陈相因。《理藩院则例》是适用于蒙古等特定区城的基本法。
请回答:
(1)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征,并指出其主要原因。(5分)
(2)比较两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呈现怎样的趋势,有何重大意义。(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上述古代民族政策的本质不同。(5分)
4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
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6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的发展?(4分)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2分)
(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之路的历史感受。(8分,要求:不展开论述,限100字以内。)
4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
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 独立的欧洲核心》《环球时报》(2003年10月30日)
材料二: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 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
材料三: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是一个拥有5亿人口、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里斯本条约》生效将为其实现“大欧洲”战略目标提供法律保障;根据条约进行的改革,将提高欧盟决策和机构运行的效率,保证推行政策的延续性,增强内部的协调能力,推动一体化深化发展。今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将呈增大趋势。
——张征东《<里斯本条约>生效 大欧洲“航船”启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联合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 (8分)
(2)据材料二,欧盟新成员国大多原属于哪一政治集团?指出它们加入欧盟的背景。说明欧洲实现“多样性的联合”的主要意义。(6分)
(3)据材料三,说明《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6分)
教法技能(历史教学)
一、简答题(本题10分)
1.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在掌握程度上提出了哪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是属于哪个层次?谈谈你的理由。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历史课外学习活动主要有哪些活动形式?历史课外学习活动有何特点和意义?
3.课堂导入在设计和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现行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4.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相关教材。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