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科学人才观是如何提出的以及科学人才观的含义,进而对科学人才观有全面理性的认知,理解当前提出科学人才发展战略的时代意义,掌握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人才工作方式。
第一节 科学人才观概述
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正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地区、城市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3年1 2月,我党召开了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紧接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才观,为我们在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要求全党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①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已成为当今时代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一、科学人才观的提出
1977年5月,邓小平在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次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的重要观点,虽简明扼要,质朴无华,却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精神实质,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以后,邓小平又围绕着人才工作问题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谈话和讲话,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思想。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深刻总结了中外科技与人才发展的历史经验,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了世界科技发展和国际人才竞争的趋势,以及人才导致的国际竞争和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及时地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规律作了精辟的理论分析和高度概括,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战略思想体系,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战略思想,其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①的科学论断,是江泽民人才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②明确提出了“科学人才观”。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人才战略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三者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人才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石。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全党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进一步明确指出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③
二、科学人才观的含义
科学人才观是有关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人才观由科学和人才观两个概念组成。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人才观就是对人才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观点。科学与人才观的结合,构成了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既是人才观,也是方法论,具体是指对人才的含义、‘标准、价值及其成长、使用、管理规律的根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人才问题上的根本表现,它将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才”的定义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辞海》对“人才”的解释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人才”在语义学上的概念。人事部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专家王通讯认为:
“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④,这是人才在学术上的概念。人才观作为关于“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和价值导向,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标准。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人们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成才的标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把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看成是人才。而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把具有中专及其以上规定学历或具有技术员(或相当于技术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为人才统计的标准。这种人才观的确立,曾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这种单方面的人才界定逐渐显露出其不够完善的地方,这就需工我们在人才观上有一个新的转变与突破。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