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较快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又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所以既面对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使我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这种矛盾还会进一步发展,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现在难以承受,而且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最终也无法实现。因此,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党中央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循环经济正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它实行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再生利用,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追求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三是资源再生化率不高。而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特征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强化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做到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原始资源消耗、不增加甚至减少污染排放、不破坏甚至不断恢复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各级政府必须彻底转变GDP至上的倾向,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一方面,要加强"三废"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针对有些地方政府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甚至变相保护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企业的行为,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激励,有利可图;另一方面,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通过优化结构促进环境保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要以降低能源消耗特别是石油消耗为重点,加快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从政策、立法、教育、宣传等环节入手,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