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拉伯之春”
2011年春天,发端于突尼斯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像潮水般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十几个中东国家受到波及,掌权多年的中东强人本·阿里、穆巴拉克、萨利赫接连倒台,卡扎菲更是落了个惨死的下场,局势变化之快令人始料未及。有专家将“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力与苏联解体相提并论,被称为2011年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示威运动此起彼伏。利比亚被里应外合地“解放”后,叙利亚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要面对国内民众的示威抗议,另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美西方和阿盟的联合施压,政权岌岌可危。强人政治及权利操纵在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中可以被打破,但其后,宗教势力的异军突起和持续混乱的局势,能否让阿拉伯国家走上所谓的民主化道路,留给世人的是大大的问号。
2、本·拉登被击毙
2011年5月2日,被美国通缉了13年的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被击毙。这一年正好是“9·11”事件发生十周年。击毙本·拉登是美国十年反恐的标志性结局。但全球的反恐形势并不乐观。“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北非、也门等地发展出相对独立的分支,具备了参与、策划和组织行动能力。因此,击毙本·拉登并不代表 “基地”终结,更不代表恐怖主义的消亡。后拉登时代,美国的全球反恐重心将如何调整?世界反恐形势如何演变?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
3、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遭受本世纪以来的最强地震,9.0级地震及紧随其后的海啸瞬间上演“沧海桑田”的悲剧,宫城县几乎被夷为平地。受地震影响,日本基础建设和能源设施遭受重创,本已开始复苏的经济又遇寒冬。地震还导致日本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一时间,无形的辐射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令周边国家闻之色变,人心惶惶。日本核危机引发全球关于核电发展的争论与思考。人们不禁要问,核电还是最安全的能源吗?人类应该怎样利用核能?日本大地震注定会成为世界核能发展史的转折点,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改变人类的核理念。
4、欧洲债务危机
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经过一年发酵,在2011年即将结束之际蔓延至整个欧元区。继希腊、爱尔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欧洲核心国家——意大利也发生违约风险。债务危机在欧元区国家引发“政坛地震”和社会危机,短短一年先后有五国总理黯然离职,多国民众爆发示威活动,“欧洲崩溃”的悲观情绪开始蔓延。缺乏共同利益和政治认同使欧元区国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相互推诿,难有作为。当前欧元区急需一大笔资金注入,可是欧洲银行拿不出实质办法,德法两国谁也不愿贸然行动,承担援助带来的巨大风险和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彻底改革经济结构、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又非一日之功。随着2012年偿债高峰的到来,欧元区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5、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布局
2011年是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布局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强化美日韩同盟,拉拢缅甸、越南、印尼,高调插手南海事务,力推TPP,驻军澳大利亚,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出席东亚峰会,重构亚太布局意图明显。如果说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将视线全部投到了中东的反恐战争中,那么在第二个十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本· 拉登的被击毙,以及亚太经济体的快速崛起,美国新一轮的战略重点无疑将会转回亚太。继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美国的亚太政策演讲之后,美国再次强调其在该地区的“领导角色”,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东亚峰会,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的标志性会议。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甚至表示,美国不是亚洲的拜访者,而是驻在国。美国精心构筑的亚太布局,势必会使亚太力量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并对地区安全形势带来挑战。
6、“占领华尔街”运动
2011年9月17日,美国上千名民众聚集在华尔街,抗议社会的不公正和华尔街权贵者的“贪婪”,指责政府对金融监管不力,号称要“占领华尔街”。之后,占领活动迅速扩散,演变为席卷全美,甚至西方世界的群众性社会运动。到10月17日,占领活动已扩至全球82个国家的951座城市。“占领华尔街”运动为民怨沸腾的民众提供了一个发泄的出口,然而抱怨并非目的,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许很容易,但要解决却很难。如何让1%的富人与99%的民众在利益分配上达到合理的妥协,这是留给美国政府和社会的问题。
7、美国从伊拉克撤军
2012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随着最后一批美国军队撤出伊拉克,长达八年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画上句号。八年前,美国打着反恐旗号,以萨达姆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莫须有”的侵略战争。八年来,175万伊拉克人因这场战争沦为难民,国家基础设施摧毁殆尽,重建进程屡屡受挫,安全形势依然糟糕。
8、美国国债危机
2011年8月爆发的美国国债危机上演戏剧性一幕。民主、共和两党在债务上限谈判上僵持不下,互不退让,却在最后一刻达成妥协,令世界为之瞠目。
美国政府长期依靠借债度日,每花一美元中有40美分都是借来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刺激国内经济,应付庞大日常开支,美国政府除了大量印钞票,就只有借债一条出路了。然而,债务上限不能一再上调,更不能“拆东墙补西墙”,用别国的钱为自己分担风险。此次美债危机虽然有惊无险渡过,但只要美国改不了“寅吃卯粮”的借债习惯,只要民主、共和两党代表不同的党派利益,美债危机迟早还会引爆。标普首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说明,美国并非无力偿还债务,但两党之间的利益斗争会以“绑架”世界经济作为代价,这将极大地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9、苏丹北南分离
2011年2月7日,根据苏丹南部公投的结果,非洲最大的国家——苏丹被一分为二。苏丹位处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的结合处,北方主要由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组成,南方由信奉基督教的非洲裔黑人组成。历史上,北南双方曾因民族、宗教、经济等原因爆发过两次内战,埋下了分离的种子。分离后的苏丹将使黑白非洲的界线更为明显,从此北部苏丹与阿拉伯世界连为一体,而南部苏丹将回归黑非洲的怀抱,这个“最具非洲特色的国家”美誉也将从此消失。苏丹北南双方虽然和平“分手”,但分离后的双方仍将面临水资源分配、石油输出、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任何一个细节处置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双方关系再陷紧张,甚至引发局势动荡。
10、挪威恐怖袭击事件
2011年7月22日,挪威极右翼分子在国内连续制造两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逾百人伤亡,震惊世界。挪威经济发达,福利制度完善,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挪威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受到了一定冲击。部分本国居民不愿与外来移民共享发展成果,再加上外来移民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与本土文化格格不入,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削减福利开支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些因素导致国内反移民的极右思潮的兴起。这种情况在欧洲广泛存在,法国、英国、德国、芬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右势力。挪威恐怖袭击表面上反映的是极右势力对移民浪潮汹涌的极端报复,但实质上则暴露出了老欧洲社会模式变迁下,人们对经济衰退、社会失衡、福利减少等社会现状的不满,欧洲极右势力又恰逢其时地利用了这种情绪。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