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谈到,教师是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人的要素,那么,这一重要性怎样体现和发挥出来呢?这就需要清楚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一、准备环境
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让环境蕴含目标
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比如走进这样一个教室∶明亮的窗户边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小天地——图书角,在那里,各种有趣的图书,特别是幼儿熟悉的电视动画片或喜欢的故事图书就陈列在矮矮的书架上,图书的封面正对着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拿;几个小坐垫、或几把小椅子、或铺在地上的一两张小草席,能让幼儿舒服地坐下来看图书……除此之外,教室的鱼缸边还挂着有关鱼类的彩色图书,“啊,画的就是这种鱼!”幼儿因惊喜而兴趣大增;在科学角放置着“奇妙的磁铁”、“让小纸屑跳舞的橡胶棒”等图书和实物,“真的吗?我来试一试”!幼儿在图书的指点下享受探索的乐趣……图书出现在幼儿需要的所有地方。再加上每天早上教师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幼儿能知道今天谁带来了新书放在了图书角,能听到同伴或家长推荐好看的图书,放园时可以自己挑选图书借回家,而第二天只要自己愿意,一定有机会给小朋友说说各自看到的故事……图书自然地融入了幼儿的生活,图书热一直在幼儿中保持着——就是这样的环境在向幼儿说——“爱书吧,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培养幼儿爱图书的好习惯的教育目标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实现(参见照片5.4图书角)。
(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教师既要考虑提供的材料、玩具幼儿喜欢吗?他们玩过吗?玩到了什么水平?也要考虑不熟悉、不喜欢的幼儿占多大比例,有没有什么替代物有异曲同工之妙;材料、玩具要准备多大的数量、种类才能满足幼儿选择、使用的需要,而又不造成混乱;如何摆放这些东西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材料以什么形式投放出来(如投成品还是半成品、一次性投放还是分几次、哪些幼儿用哪种方式投放等)更能让幼儿玩得开心,玩出新花样;等等。另外,空间的大小、环境的氛围是否适宜幼儿开展这些活动,用什么办法能让幼儿活动的空间大些,再大些(如搬走不用的桌椅、用小草席划分某些活动区域而减少间隔的橱柜、利用走廊、楼梯下的空间等);如何划分活动室能控制幼儿的行为,让纠纷更少、秩序更好(如事先勾画教室平面图,设想幼儿的移动路线,他们进出是否要穿过别的活动角,影响别人搭积木或看图书;较吵的活动角安排到室外什么地方,预想必要的规则等);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让幼儿玩得尽兴,哪些东西可能影响安全;等等,都是准备环境时教师必须预见的。
(三)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环境毕竟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前述的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幼儿园的实践还证明,幼儿积极参与准备的环境,最受幼儿喜欢,最引起幼儿关注和投入,而那些完全由教师包办的环境,却并不大吸引幼儿。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能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教师预想的各种计划、打算、设计等,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的,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决定”。比如,组织幼儿讨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活动室的墙壁怎么布置?”“大家想在活动室里设立哪些活动角?”“想放些什么东西在科学角里?”“我们的图书有的被搞坏了,怎么办?”“大家看,娃娃家角只能几个小朋友玩,怎么定个规则?”等等,教师也平等地参与讨论,在轻松的气氛里,以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哪些应当修正。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能力差、个性孤僻的幼儿,更要注意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帮助他们与别的幼儿合作。
二、控制环境
准备了一个好的环境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这个环境能否按预期的计划运转,幼儿能否充分地利用环境的条件,能否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还要看教师能否营造环境的气氛,有效地控制环境。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教师怎样来控制环境呢?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变换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此部分可以参考第四章第三节,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下面以积木角的活动为例,具体来看控制环境的全过程。
(一)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1.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
哪些幼儿玩过积木角?玩到什么程度?哪些幼儿一次也没玩过?为什么?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是不喜欢?是不知道怎样玩?是忙玩别的没工夫?是积木太简单?是没同伴一起玩?是玩的人太多就不想去……),有意识地针对幼儿的情况来诱导。
2.教师用言语或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如,对不知道怎么玩又没小朋友一起玩的幼儿,教师可以说∶“我想去玩积木,你和我一起去好吗?”主动邀请幼儿去积木角。或者物色一两个小朋友替代教师这样做(参见照片5.5诱导内向的幼儿到积木角)。
(二)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积木活动是幼儿与物体相互作用为主的活动,幼儿通过操作积木,自由地组合积木,认识形状、发展空间知觉,同时也在与同伴一起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社会行为。教师的指导是以间接的方式为主。
1.观察
幼儿搭建积木大致都要经过摸索熟悉、单一堆高或排列、连接组合、逐步抽象并命名等几个发展阶段。如小年龄幼儿常常是抱着积木不搭,拿着积木玩,
把积木装进盒里又倒出来,他们是这样开始摸索、熟悉积木的。不同阶段的指导不同,因此首先要仔细观察幼儿搭建积木发展到什么阶段。
2.针对性地指导,因人施教,方式各异
如前述那种不会玩的幼儿,教师应作为支持者介入进去,可和幼儿一起来到积木角,向幼儿介绍一下各种积木的名称,问问幼儿想搭什么,再响应幼儿的提议。如果幼儿不说,教师可先简单地摆几块,动作慢一些,“啊,你看,拼成一块地板了!”然后征求幼儿的意见“你看,下一块放哪里好呢?”或者“你想试试摆块地板吗?”一旦幼儿自己动手了,教师就可以退为旁观者,不时鼓励一下,并在合适时离开,让幼儿自己玩。当然,后续的关照是一直需要的,如肯定幼儿的作品、当家长的面表扬幼儿学了新本领,之后再给他提供照片和图纸作参考,帮助他参与别的幼儿的搭建等等。
对在积木角自主玩的幼儿,教师主要是观察,同时考虑如何扩展和提高幼儿的水平,但这必须是在幼儿需要时,而不要轻易地去指挥、干涉。
4.提供辅助玩具、图书资料等,间接地丰富积木活动
要引导幼儿进一步发展,教师不直接地指指画画,而可提供辅助玩具,如各种塑料小动物、小人物、小交通工具模型和载有积木的各种组合图形的图书、照片等,更能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更能刺激幼儿搭建出中国足彩网的花样来。
如因有了小动物,幼儿就会想到搭个动物园;由救护车模型就会引发搭建医院的想法等等,而且还能让积木游戏生出很多情节来。
(三)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
教师观察幼儿搭建积木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幼儿碰到困难,如搭桥总垮下来,塔尖总放不上去,一放就碰倒塔身等。对幼儿来说要解决这些困难是很大的挑战。但教师什么时候、怎样伸出援助之手呢?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只能凭借教师的观察和对幼儿的了解,灵活机智地处理。如果幼儿还没有气馁的样子,就让他再试下去,等幼儿要求帮助时再支援;如果幼儿气馁了、生气了,教师可给予精神鼓励,如“哇,你都快搭好了,最后这点是不容易搭的,再试试!”幼儿如果不肯搭了,教师就可以介入,如∶“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把这座桥搭好!”一般来说,教师如果陪伴着幼儿,幼儿就会坚持。当然如果幼儿力所不能及,比如小肌肉控制还不够好的话,放塔尖是不大可能成功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最后合作一下,让幼儿成功,并与幼儿共享成功的喜悦。
积木活动中幼儿的纷争是难免的,为争积木或谁撞倒了别人搭起的积木等,都会吵起来。纷争是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如果纷争发生了,教师应将之视为活动的一部分,视为幼儿的一种学习。教师控制纷争不是就事论事,这一点在第四章教师的能力一节中已经谈过了。教师必须在创设环境时就考虑到如何防止幼儿冲突的产生。比如在准备环境时就组织幼儿讨论规则,积木角几个人玩合适,怎么控制人数,积木怎么分配,各自的搭建区域怎么划定,等等,启发幼儿自己想出办法,从而遵守自己决定的规则;教师合理安排积木角的位置,不要设在过道边或幼儿进出频繁的活动角旁边,投放积木的数量、种类要适当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纷争,教师当然要坚决地执行事先所制定的规则,但这决不是代替幼儿解决问题,而是让幼儿实际地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利用,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协商、对话、轮流等是好办法,互不相让最后谁也玩不成。这些常识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幼儿在整个搭建积木活动中的积极性,保持情绪愉快是教师控制活动时最重要的事情。前述的教师指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